守护炉火的女神。她不争夺注意,但一旦熄灭,一切将无以为继。
赫斯提亚(Hestia)是光服于 2025 年 7 月 2 日正式启用的托管光服的实体机服务器。它配备了 128G RAM、单块 4TB 的固态硬盘和 14700K 处理器。
赫斯提亚是希腊神话中的炉灶女神、家宅的保护者。因象征稳定、安静、守护,被选成了光服最新实体机的代号。
这台服务器是服主在 2025 年高考结束后,正式为光服长期运行所准备的一套物理主机。考虑到服主即将去外地读大学,为了保证服务器在本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也能长期(三个月以上)稳定、无人值守地运行,因此本机从结构上进行了比较特殊的设计:
简单说,它不是“光服专用服务器”,也不是“服主的主力电脑”,
而是一个经过系统与硬件级资源隔离的混合部署架构。
服主现阶段的实际条件是:
因此,与其将 16 个核心、128G 内存的实体机资源只用于光服、造成浪费,不如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其精细划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运行系统:
虚拟系统 | 功能 | 分配资源 |
---|---|---|
光服服务端(Debian) | 运行光服的服务端、DDNS、FRP 服务等 | 固定分配 20GB RAM、独立数据盘、网络桥接 |
服主主力机系统(Windows) | 远程连接的开发 / 日用主力环境 | 保留剩余资源,添加一块显卡,这个系统所做的一切改动无法影响到光服服务端系统上 |
这样的设计是我思考很长时间之后做出的技术折中:
在保证光服服务端 “独立性” 和 “优先性” 的前提下,
也能让我作为服主,在异地时高效地维护服务器或处理各种事件。
换句话说,这是一台光服优先运行的服务器,服主个人是在其余资源中 “借一小块” 维持远程作业和日用而已。
它不是“服主的电脑顺便开个服”,而是“开服机器之上留一个维护口”。
我很清楚,对于一部分玩家来说,这种架构容易让人担心:“你是不是把服务器配得很好,然后自己贪污了个高配主力机?”
所以我愿意在这里把这套设计说明写得更清楚一点,
不是为了推脱,不是为了找借口,也不是为了解释什么 “责任” 问题,而是因为:
光服从一开始就不是我的 “私人物品”,它是我想让很多人都能安心待下去的地方。
我想把 “能跑得久” 放在首位,
把 “我还能顺便维护它” 作为必要条件,
然后再努力在有限的预算和条件下,找到一个 技术上合理又情理上坦荡 的方式。
这套架构不完美,但它是目前我能做到的最稳定、最透明、最安心的选择。
你可以在这台机器上放心盖房子,放心写东西,放心玩下去。
因为无论我人在不在,它都会一直亮着,一直为你,而不是我开着。
组件 |
型号 |
备注 |
处理器 | i7-14700K | 光服分配 4 个性能核心和 4 个能效核心 |
内存 | Cuso DDR4 32G*4 2666MHz | 光服分配 20G 内存 |
硬盘 1(PVE 虚拟化系统盘) | 铠侠 256G XG6 固态硬盘 | 承载 Proxmox 宿主机操作系统 |
硬盘 2(光服数据盘) | 佰维 4TB NV7400 固态硬盘 | 物理隔离,承载光服的虚拟机操作系统和存档 |
硬盘 3(服主主力机硬盘) | 爱国者 1TB P7000Z 固态硬盘 | 物理隔离,承载服主本人的主力机操作系统 |
显卡 | RX6700XT | 仅分配给服主的主力机操作系统,硬件隔离 |
主板 | 华擎 Z690 PG Riptide | |
电源 | 利民 TP-TP850 白金全模组 | 额定功率 850W,已充分考虑功率冗余 |
散热器 | 酷里奥 P60T V2 | |
机箱 | 爱国者 T21 机箱 | |
远程开机卡 | HiPC P2Pro | 用于异地维护服务器 |
赫斯提亚的计划服役时长为 4 年,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了服务器玩家的红石机器需求,选配了单核性能强劲但散热压力小、更适合长期运行的 14700K.
自 2025 年 7 月 2 日以来,它接替了 Atlas 服务器的所有服务,包括 DDNS、Frp,同时性能更强劲、稳定性更好。
从 Atlas 迁移到 Hestia 共花费 3 天,其中没有出现存档丢失等意料外的情况。Atlas 从此退出历史舞台。
预计 2029 年 7 月赫斯提亚将退役。
由于今年以后服主本人要前往外地上大学,这台机器将一直在家运行。
因此,为了防止意料之外的断线,我们做了以下维护策略和冗余:
网络冗余:购置一台 CPE 路由器,用来实现在极端情况下断网的基本硬件维护
硬件冗余:购入远程开机卡,在特殊情况下实现硬重启;计划搭建 IPKVM,在 BIOS 层面远程控制宿主机
请相信这台服务器的稳定性,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。